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考研大纲

  (1)顺应19世纪以来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需要,创立了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对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广泛宣传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思想,组织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3)使得幼儿社会教育成为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部门
  (4)福禄倍尔还研究了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儿童教育观成为对19世纪末欧美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之一
  十六、其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欧文的教育思想
  2、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3、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十七、20世纪前后欧美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
  (一)欧洲的新教育运动
  1、新学校运动
  2、新学校的特点
  3、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1、进步教育的兴起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进步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末)
  3、后期进步教育运动(20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
  (三)实验教育学
  (四)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
  1、公民教育的含义
  2、公民的主要资格:
  3、公民教育的内容
  4、通过劳作学校实施公民教育
  5、影响
  十八、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思想渊源
  2、儿童发展观
  3、教育观
  4、蒙台梭利教学法
  5、福禄倍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比较
  6、历史地位
  o由于蒙氏的出现,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了
  o虽几经沉浮,蒙氏教育思想及教法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o蒙氏关于早期教育、智力及心理发展的思想都受到推崇
  o许多国家建立了蒙氏学校,或推行蒙氏教法,并不断发展完善
  十九、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2、心理学理论
  3、社会学理论
  (二)思想渊源
  (三)论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教育即生活
  (四)课程与教材
  (五)思维步骤与教学阶段
  (六)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二十、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教育
  (一)教改的第一份重要文件-《统一劳动学校宣言》
  (二)20年代苏联学校的教改
  (三)30年代苏联教育的整顿
  二十一、20世纪下半期的苏联教育
  (一)50年代末开始的5次教改
  (二)1964年至70年代初的教改
  (三)1977年至1984年的教改
  (四)1984年的教改
  (五)80年代末的教改
  二十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二)集体主义教育
  (三)劳动教育
  (四)纪律教育
  (五)马卡连柯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作用
  (四)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
  (五)教学理论
  二十四、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
  (一)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二)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
  (三)赞科夫与凯洛夫教育思想比较
  (四)赞科夫"新体系"的反响及评价
  二十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论校长工作
  (二)怎样领导学校
  (三)必须贯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四)论劳动及劳动教育
  (五)论德育
  (六)论智育
  (七)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及评价
  (八)苏氏理论的特点
  二十六、20世纪五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对象)民主化
  "(教育手段、内容)科学化
  "(教育管理)法制化
  "(教育联系)国际化
  "(教育年限)终生化
  (一)英国的教育
  1、英国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巴尔福尔教育法》:
  《费舍教育法》:
  比较重要的方案或调查报告有:《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诺伍德报告》
  2、二次大战后的教育改革
  《巴特勒法》(1944年颁布):
  3、50年代后英国教育的新发展
  4、《1988年英国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的教育
  1、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2、二次大战后的教改
  《郎之万一华伦教改方案》
  3、1959年的两项教改法令:《教育改革法令》及《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案》
  4、1975年的《哈比改革法案》
  5、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富尔法案》(1968)
  (三)德国的教育
  1、共和时期的教育
  2、纳粹统治时期的教育
  3、战后联邦德国的教育
  (四)日本的教育
  1、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2、二次大战后的教改
  (五)美国的教育
  1、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2、二次大战后的教改
  《国防教育法》:美国联邦政府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系战后最重要的教育法令
  3、战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改革
  4、战后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5、1965年以后教育的动向
  二十七、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略)
  (一)改造主义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
  (三)永恒主义教育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五)存在主义教育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
  (七)结构主义教育
  (八)分析教育哲学
  (九)终身教育
  (十)人本化教育
  教育心理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和经典实验。
  2、理解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发展历程、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1、广义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
  5、西方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6、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质化研究
  6、观察法
  7、实验法
  8、调查法
  9、个案法
  10、测量法等。
  二、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
  2、狭义的学习
  (二)学习的类型
  1、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3、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三)学习理论
  1、联结学说的学习观。
  2、桑代克联结说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和班图拉的观察学习说。
  4、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5、顿悟学习观
  6、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观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8、人本主义学习观
  9、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知识学习的界定与分类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1、陈述性知识概念与表征方式
  2、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三)学习策略
  (1)中国古代的学习策略
  (2)当代心理学的学习策略
  (四)运动技能的学习
  1、运动技能的定义
  2、运动技能的分类
  3、运动技能的结构
  4、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5、运动技能的培养。
  四、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四)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六)迁移能力的促进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
  1、问题的界定
  2、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的界定
  (二)问题的类型
  1、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
  2、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3、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4、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5、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二)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1、纽厄尔(A.Newell)、肖(J.C.Shaw)和西蒙(H.A.Simon)"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2、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F.G..Robimson)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
  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
  (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一是算法式(algo-rithm)策略
  2、启发式(heurisitic)策略
  (1)手段一目的分析
  (2)目标递归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五)创造力的开发
  六、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定义
  (二)动机的分类
  (三)动机冲突及其种类
  1、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2、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
  3、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theory)
  2、需要理论(needtheory)
  3、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
  4、成就动机理论(theoryofachievementmotivation)
  5、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ofmotivation)
  6、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theory)
  (五)"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简称LH)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七、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成长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
  2、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观点
  三、主要参考书
  刘铁芳主编:《学校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57]考试科目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职业教育学约100分
  职业教育发展史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辨析题:5小题,每小题16分,共8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职业教育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职业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职教理念。
  2、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职教理念来分析、解决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1、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其发展
  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2、职业教育的功能
  职业教育与社会进步、职业教育与个体的职业发展、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3、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4、职业教育的体系构成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与原则、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5、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的含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依据与原则、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内容与步骤、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方法与策略
  6、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涵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7、职业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原理、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
  8、职业学校德育
  职业教育德育的基本原理、职业学校德育的任务和内容、职业学校德育的原则和模式、职业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9、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的涵义及功能、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指导的实施
  10、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及培养路径
  11、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地位、角色与工作原则、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12、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二)职业教育发展史
  考试目标:
  1、掌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2、掌握古代、近代教育家如墨子、颜元、黄炎培等人的职业教育思想与主张。
  3、理解我国不同时期职业教育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考试内容:
  1、古代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起源、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劝农教育、古代工商业中的艺徒制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中的专科教育、古代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
  2、近代早期的工艺技术教育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新型工艺技术教育产生的思想背景、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工艺技术教育的兴办、维新运动时期新式工艺技术教育的拓展
  3、实业教育体系在近代学制中的确立
  壬寅癸卯学制中的实业教育、清末实业学堂的建立与发展、张謇兴办实业教育的活动、民国初期的实业教育
  4、从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
  职业教育的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期间对职业教育的倡导、职业教育体制在1922年学制中确立
  5、国民政府执政时期的职业教育
  国民政府的学制建设和职业教育法规的制定、职业学校制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职业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职业教育
  6、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专业技术教育
  建国初期的专业技术教育体制、中等专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技工学校及职工教育的发展
  7、职业教育的兴起及再遭摧残
  职业教育的提倡和农业中学的兴办、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城市职业学校的兴办、"文化大革命"对职业教育的摧残
  8、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短期职业大学的兴办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构建、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潮、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9、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新世纪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地位的确立
  (三)中外教育史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外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个阶段的教育基本理论。
  2、掌握不同时期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3、理解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情况。
  考试内容:
  1、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2、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孔子、孟子、荀况的教育思想,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3、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4、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理学教育理论,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
  5、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美国、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6、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卢梭的自然教育理沦,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理沦,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乌中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中国近代主要教育思潮,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7、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教育的改革,世界各国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演进,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8、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丙方主要教育思潮,苏联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现代主要教育思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三、参考书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俞启定(编者),和震(编者),《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修订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职教基本理论部分40%
  (二)职教课程与教学部分30%
  (三)职教管理与评价部分30%
  4)题型结构
  a: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b: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
  2.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功能。
  3.能运用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徒制的职业技术教育时期、学校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时期、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时期、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时期
  2.当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取向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本土取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实践取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范围取向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1.技术哲学基础:技术知识论
  知识分类的视角、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差异、技术知识论与职业技术教育
  2.人才学基础:人才结构理论
  人才结构理论分析、人才结构的现状与需求分析、人才结构理论与职业技术教育
  3.心理学基础:成功智力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及其缺陷、成功智力理论与工作中的成功、成功智力理论与职业技术教育
  4.教育学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与职业技术教育、人的发展理论与职业技术教育、学位理论与职业技术教育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1.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体系概述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确立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依据
  2.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职业化
  "经济人"思想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社会人"思想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职业人"思想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
  3.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职业化
  4.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移
  终身教育理念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高移的现实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高移的理论诉求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体制
  1.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的比较
  办学主体的比较、办学经费的比较、办学模式的比较、办学管理的比较、办学机构的比较
  2.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办学体制单一;学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职业学校基础能力薄弱;办学的区域结构不合理
  3.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对策
  建立校企之间有效合作机制、实施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拓宽办学投资渠道、改革办学管理体制
  五、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
  1.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述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指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环境中学生习得的经验。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论产生的条件:一是有特有的研究对象;二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皆成一定体系;三是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四是有特殊的课程开发方法。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中普通文化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的差异
  2.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多元整合
  3.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
  教育模式的层次:宏观上,主要研究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模式;中观上,主要研究的是教育系统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而在微观上,主要研究的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课程模式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现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的分类视角:基于课程目标与学生培养视角的分类、基于实现课程实施途径视角的分类、基于课程设置侧重点视角的分类
  4.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哲学依据法、内省法、教育课程编制法、任务分析法、敏感事件法、特尔斐法、功能分析法。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模式:以"输入"为基础的开发模式和以"结果"为基础的开发模式
  六、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
  1.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主要有两种,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手段以及教与学共同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和研究法等。而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则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个别工序复合作业法等。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论中至少出现过五大族类的教学模式:"学科中心"、"能力中心"、"问题中心"、"活动中心"和"个性中心"。
  2.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教学理论的贫乏、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性、教学方法的"世袭"、教学评价的两极
  3.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论
  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特点: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实践性;程序性知识内容的职业性与实用性;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的是试验与试错,功利性较强;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目的是"会做"。
  程序性知识教学的规律: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前提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学中做和做中学的辩证统一;"技术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的辩证统一;
  职业能力习得的理论:行为主义习惯论、认知的闭环理论、图式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职业能力习得的过程: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阶段、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阶段、程序性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转化阶段
  职业能力习得的途径:一是在实践中获得,即实践性习得途径;二是在以言语信息的形式获得,即理论性习得条途径。
  七、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
  1.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素质结构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分类:根据教师所担任的课程类别来划分,可把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分为普通文化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教师特有的素质与能力
  2.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培养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回顾: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时期、普通高校建立二级学院时期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招生对象重视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分工比较明确、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师范教育。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的问题: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的有限性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快速变化之间存在矛盾、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时间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
  3.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在职教育与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因素:国家或地区经济类型及其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技术发展程度及其潜力、负责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机构类型、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功能观的差异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途径与方式:教师自学的INSET、培训的INSET、行动研究的INSET
  八、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
  1.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能力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指的是职业能力(competence),它不同于心理学中的"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capacity)",也不同于哲学和社会学中的"一般能力(ability)",同时也不直接等同于普通教育学中的认知能力或智力(intelligence)。
  2.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能力框架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体系:学术/学科能力、职业能力、普适性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能力的差异: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
  3.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学生能力观、明确自己的人才类型定位、消除"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变课程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平等的课堂文化
  九、职业技术教育的工学结合
  1.工学结合的内涵与特征
  工学结合教育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
  工学结合的特征:①主要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②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教育单位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③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的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④合作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与涵盖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结合;⑤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
  2.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
  集群理论、体验性学习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3.工学结合的模式
  订单式模式、"2+1"模式、全方位合作模式
  4.完善工学结合的对策
  制定和规范工学结合的配套政策、加大对工学结合的资金支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
  十、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本位学习
  1.工作本位学习的表征与特征
  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它将学校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在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
  工作本位学习的主要特征:工作和学习同时进行、知识和经验现场整合、各方参与人员相互配合
  2.发达国家工作本位学习的特点
  政府、企业、社区的广泛参与提供强大的支持;灵活的课程形式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科学的评价方式保障较高的质量水平。
  3.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的整合
  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整合的理论依据:默会知识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
  现有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整合的模式:"2+1"整合模式、模块化整合模式、自主创业整合模式、"工学交替"整合模式
  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整合的最优化模式:"学工合一整合"模式
  4.工作本位学习的实施策略
  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促进企业的深度参与、强化校方的应对策略、完善教学的实施程序
  三、主要参考书
  肖化移、李仲阳著:《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南方出版社,2011年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比较教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比较教育学10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一、考核要求
  1.了解比较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了解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的制度;
  2.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3.了解世界各国教育的动态变化,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4.把握世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一、比较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二、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主要涉及比较教育的研究分类。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是基础,比较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三、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从1817年朱利安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开始,国外或者说世界比较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国比较教育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四、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就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一直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讲分为两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比较教育是一门学科,另一种观点认为比较教育只是一个研究领域或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五、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
  (一)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
  朱利安是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他在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学的开山之作。
  (二)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是比较教育发展中"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
  (三)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
  其1933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阐释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四)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二部分国别教育
  一、日本教育
  (一)日本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演进与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
  (二)日本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六三三"学制。
  东西方教育的融合以及系统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导。
  (三)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偏重学历、学校教育过于整齐划一。改革的趋势是实行"宽松教育",处理好教育的统一要求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
  二、法国教育
  (一)法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重点掌握二战后的"郎之万-瓦隆计划"、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
  (二)法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五三四"学制。
  出色的学前教育,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升学就业指导。
  作为精英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校"的特色,以及与作为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综合大学之间相互贯通,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充满弹性活力的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三)法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三、德国教育
  (一)德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德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上,在从联邦角度讲属于分权体制,因为教育的立法权在各个州;但从州一级的角度上,又属于集权制,因为地方学区的权力有限。
  学生分流早,小学四年毕业后就根据学生的资质分流到不同类型的中学,主要包括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不同类型中学学习年限不一样,学习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学生去向也不一样。
  出色的职业教育和严格的师范教育。
  (三)德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四、英国教育
  (一)英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战前英国教育的演变:1833年国家对宗教团体与慈善机构开办的学校进行补助;1870年《初等教育法》;1902年《巴尔福法》。
  二战后教育的发展:《1944年教育法》,中等教育三轨制的确立与中等教育综合化改革,《罗宾斯报告》与高等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双轨制的确立与终结,《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英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教育行政制度的特点。
  学校教育制度的特色。
  (三)英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政府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干预与控制,如实施《国家统一课程》;倡导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
  五、美国教育
  (一)美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战前美国教育的演进:教育的移植时期;教育的改造时期;教育的创新时期。二战后教育的发展。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二)美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美国教育的特点
  (三)美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部分专题研究
  一、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
  (一)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
  初创时期;确立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
  (二)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历史发展
  现代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20世纪前半期的义务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义务教育。
  (二)义务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五、师范教育
  (一)师范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师范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六、教育管理体制
  (一)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及其代表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行政的内容
  主要掌握"教育财政"部分
  (三)学校管理体制
  普通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七、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二)世界教育面临的问题
  (三)未来教育展望
  考试要求:
  此考试科目重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结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进行深入思考与比较的能力,故要求考生在识记、领会的基础上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宏观把握。
  三、主要参考书
  王承绪、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