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24]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管理导论占35分
  计划占30分
  组织占35分
  领导占35分
  控制占1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材料分析或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管理学原理
  考试目标:
  考生应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及规律,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和方法,把握管理职能对于各种组织的重要作用,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管理理论,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能具体理解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方法,同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考试内容:
  一、管理导论
  (一)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管理与管理者的重要性;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涵义;管理者分类;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对象与方法;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含现代管理丛林中各学派的观点)。
  (三)综合管理问题
  1.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三种对待全球经营的态度;区域性贸易联盟和全球贸易机制及其重要性;组织迈向全球使用的结构和技巧;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与全球经营的相关性。
  2.对多样性的管理:对员工多样性的理解;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队伍;员工多样性的类型;对多样性进行管理时的挑战。
  3.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管理:管理道德观的主要观点;影响管理道德观的因素;改善管理道德观的途径;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绿色管理和可持续性。
  4.对变革和创新的管理:变革过程;组织变革的含义与类型;管理变革阻力;当代的变革管理事项。
  二、计划
  (一)决策
  决策含义及要点;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原则;对决策合理性的认识;决策的过程;决策五要素;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二)计划
  计划内容、性质与计划类型;计划工作原理与程序;计划技术与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与实质、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评价。
  (三)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含义及其战略管理过程;事业部战略(公司层面战略);竞争战略;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战略管理工具与技术。
  三、组织
  (一)组织与组织管理
  组织含义及类型;组织的构成要素及作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理论。
  (二)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组织设计原则与组织设计过程;管理幅度的确定和管理层次的划分;组织集权与分权;分权与授权;职权的划分与合理运用;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部门划分方法及优缺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委员会集体决策的优缺点。
  (三)组织中的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含义、工作内容和程序;职务分析的作用、程序与方法;工作设计的原则;工作设计的方法;影响工作设计的因素;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才能和个人特点;人员选聘的途径、程序和方法;人员考评的目的、作用、内容与方法;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培训的一般模式、过程与方法;职业发展;绩效评估的类型与方法。
  (四)团队管理
  群体和群体发展;工作群体的绩效和满意度;工作团队的涵义与类型;打造有效工作团队的措施。
  四、领导
  (一)理解个体行为
  组织内个体行为的重点和目标;态度在工作绩效中扮演的角色;各种不同的人格理论;知觉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理论以及它们与行为塑造的关联。
  (二)管理者与沟通
  沟通的含义及作用;沟通过程与各种人际沟通方式;人际沟通的特点及作用;团队沟通的特征与策略;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对策;组织沟通;信息技术与沟通。
  (三)激励员工
  动机的内涵;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激励的含义及其过程;需要层次理论、XY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学习理论、工作特征模型的主要内容与对激励的启示;激励的艺术;当代激励问题。
  (四)领导
  领导的五种权力来源;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等);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模型,情景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等);当代的领导观(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交易型-变革型领导;魅力型-愿景型领导,团队领导);领导艺术;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五、控制
  (一)控制过程与类型
  控制的性质和重要性;控制过程;控制的类型;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有效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二)控制技术与方法
  预算控制;审计控制;财务控制;质量控制与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三)危机管理与控制风险控制
  危机及其特征;危机的缩减;预警系统;危机反应与恢复管理。
  三、主要参考书
  1.StephenPRobbins:《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22]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基本理论约60分
  课程与教学约30分
  德育约3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考试内容: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及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形态的划分。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及其关系。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理论建设,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动因。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表现;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四)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循序渐进;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教育应做到从实际出发。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
  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涵义、表现。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化及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二)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及类型
  现代学校的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我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掌握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学制结构的改革。
  七、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2、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素质。
  (二)学生
  1、不同的学生发展观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学生的地位
  (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1、师生关系的理论发展概述
  2、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
  3、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
  八、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分类;制约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要求;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三)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概念及结构;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九、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及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的双边共同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基本形态;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地位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理论指导与直观引导相结合、巩固性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含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十、教学方法和技术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分类。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二)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运用教学技术的原则。
  十一、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十二、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目标与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品德评价、自我教育、实际锻炼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五)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
  十三、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三、主要参考书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39]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管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
  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教育管理学
  考试目标:
  1、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管理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观念。
  2、掌握管教育理理论发展史和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职能和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理念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管理、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
  (一)管理概述
  管理的涵义;管理特点;管理要素;管理的二重性。
  (二)教育管理概述
  教育管理的特点;教育管理的因素;教育管理模式;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
  (三)教育管理学概述
  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管理理论演进
  (一)中国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
  (二)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决策职能
  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
  (二)计划职能
  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特点;制定计划的依据;制定计划的程序。
  (三)组织职能
  组织的含义;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组织职权;组织授权。
  (四)控制职能
  控制的类型;控制的程序;运用控制的要求。
  (五)领导职能
  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领导类型;领导艺术。
  四、教育管理原理
  (一)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的含义;运用效益原理的基本要求。
  (二)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管理学意义;运用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三)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的含义;动态原理的运用。
  (四)系统原理
  系统概念;系统的特点;系统原理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
  五、教育管理原则
  (一)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的含义;整分合原则的理论依据;整分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二)开放封闭原则
  开放封闭原则的含义;开放封闭原则的理论依据;开放封闭原则的贯彻要求。
  (三)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的含义;能级原则的理论依据;能级原则的贯彻要求。
  (四)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的含义;动力形态;动力原则的理论依据;动力原则的贯彻要求。
  (五)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的含义;弹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弹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六、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行政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方法的含义;经济管理方法的特点;经济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三)法律管理方法
  法律管理方法的含义;法律管理的特点;法律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四)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的含义;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思想教育方法的运用要求。
  (五)目标管理与质量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含义、特点、基本程序。
  质量管理方法的含义、特点、基本程序。
  七、校长与学校领导艺术
  (一)校长的地位、作用及职责
  校长的职位特点;校长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学校长的职责。
  (二)校长的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
  (三)校长的威信
  威信的涵义、威信的基础;校长威信的意义和校长威信的形成。
  八、学校教师管理
  (一)教师管理的目的
  (二)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标准
  (三)教师聘任
  (四)、工教师培训
  (五)教师考核
  九、学校学生管理
  (一)学生管理的意义与要求
  (二)学生常规管理
  (三)学生班级管理
  (四)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十、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
  (三)教学常规管理
  (四)教学流程管理
  十一、学校特色及其创建
  (一)学校特色的涵义与创建学校特色的意义
  (二)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
  (三)创建学校特色的基本条件
  三、主要参考书目
  常思亮著:《教育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褚宏启、张新平主编:《教育管理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经济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经济学史约15分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约40分
  教育经济效益效率理论约4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教育经济学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专业考试科目之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和充分理解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范畴等;系统了解和深入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准确把握教育经济学研究动态和新进展;能熟练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思想;
  新古典学派的教育经济思想
  (二)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教育经济学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筛选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社会化理论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从革命的视角看教育与经济发展
  经济革命;教育革命;现代教育革命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之间的横向联系
  (三)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四)教育与劳动力、劳动力与经济增长、教育与经济增长及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规范劳动力行为;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三、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的形成背景;
  舒尔茨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概述
  劳动力市场概念、功能、分类、特点
  (二)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过程、运作特征、运作的规范理论
  (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的理论;
  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作用
  (四)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我国教育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五、教育供给与需求
  (一)教育与劳动力供求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教育与劳动力供求的关系
  (二)教育供求
  教育需求;教育供给;教育供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供求矛盾及其调节
  六、教育与就业
  (一)教育与就业的一般关系
  教育与个人就业;教育与社会就业状况;教育与就业关系的复杂性
  (二)教育与就业问题的解决
  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劳动就业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改革
  七、教育投资
  (一)教育投资的性质与特点
  教育投资的性质、分类、特点
  (二)教育投资主体的行为分析
  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
  企业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
  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分析
  (三)教育投资的合理负担
  教育投资合理负担的理论基础、原则;
  教育投资合理负担与补偿模式的构建
  八、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教育学领域效率的含义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含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分类
  (二)教育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及其制度根源
  (三)提高我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思路与对策
  九、教育成本
  (一)教育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含义、意义
  (二)教育成本的分类
  教育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
  教育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教育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生均教育成本和边际成本;
  教育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教育的资本成本和经常成本
  (三)教育成本的核算
  教育成本的核算特点;教育成本的核算内容和范围;教育成本核算程序
  (四)教育成本控制
  教育成本控制的含义、目的、方法;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教育成本控制的实现

  十、教育经济效益
  (一)教育经济效益概述
  教育经济效益的内涵、特征、种类;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的可行性与近似性;
  教育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二)教育成本收益的测量与分析
  不同层次教育投资的成本分析;
  教育收益率的国际比较;
  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规律;
  分析计算教育收益应注意的问题
  十一、教育经济学前沿
  教育经济学前沿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对相关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三、主要参考书
  范先佐主编:《教育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