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49]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区位理论,约30%
  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约50%
  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约20%
  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考试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考试要求:
  1.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考试内容:
  1.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2.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与综合评价
  考试要求:
  1.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产业布局
  考试内容: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
  3.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把握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4.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5.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考试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3.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涵。
  2.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理解城市化概念,了解城市职能与分类情况;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了解城乡关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体系的特征。
  (五)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考试内容:
  1.经济区
  2.经济区划
  考试要求: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
  2.了解经济区划类型;理解经济区划理论及其主要原则。
  (六)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考试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试要求:
  1.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七)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考试内容:
  1.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考试要求:
  1.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
  3.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现代技术方法。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三、参考书目
  1.李小建等编著.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第四版1999.
  3.胡兆量等著.经济地理学导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87.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材料分析或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18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管理学原理
  考试目标:
  考生应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及规律,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和方法,把握管理职能对于各种组织的重要作用,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管理理论,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能具体理解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方法,同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考试内容:
  一、管理导论
  (一)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管理与管理者的重要性;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涵义;管理者分类;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对象与方法;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含现代管理丛林中各学派的观点)。
  (三)综合管理问题
  1.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三种对待全球经营的态度,区域性贸易联盟和全球贸易机制及其重要性,组织迈向全球使用的结构和技巧,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与全球经营的相关性。
  2.对多样性的管理:对员工多样性的理解,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队伍,员工多样性的类型,对多样性进行管理时的挑战。
  3.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管理:管理道德观的主要观点;影响管理道德观的因素;改善管理道德观的途径;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绿色管理和可持续性。
  4.对变革和创新的管理:变革过程;组织变革的含义与类型;管理变革阻力;当代的变革管理事项。
  二、计划
  (一)决策
  决策含义及要点;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原则;对决策合理性的认识;决策的过程;决策五要素;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二)计划
  计划内容、性质与计划类型;计划工作原理与程序;计划技术与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与实质、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评价。
  (三)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含义及其战略管理过程;事业部战略(公司层面战略);竞争战略;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战略管理工具与技术。
  三、组织
  (一)组织与组织管理
  组织含义及类型;组织的构成要素及作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理论。
  (二)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组织设计原则与组织设计过程,管理幅度的确定和管理层次的划分,组织集权与分权,分权与授权,职权的划分与合理运用,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部门划分方法及优缺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委员会集体决策的优缺点。
  (三)组织中的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含义、工作内容和程序,职务分析的作用、程序与方法,工作设计的原则,工作设计的方法,影响工作设计的因素,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才能和个人特点,人员选聘的途径、程序和方法,人员考评的目的、作用、内容与方法,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培训的一般模式、过程与方法,职业发展,绩效评估的类型与方法。
  (四)团队管理
  群体和群体发展;工作群体的绩效和满意度;工作团队的涵义与类型;打造有效工作团队的措施。
  四、领导
  (一)理解个体行为
  组织内个体行为的重点和目标;态度在工作绩效中扮演的角色;各种不同的人格理论;知觉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理论以及它们与行为塑造的关联。
  (二)管理者与沟通
  沟通的含义及作用;沟通过程与各种人际沟通方式;人际沟通的特点及作用;团队沟通的特征与策略;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对策;组织沟通;信息技术与沟通。
  (三)激励员工
  动机的内涵;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激励的含义及其过程;需要层次理论、XY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学习理论、工作特征模型的主要内容与对激励的启示;激励的艺术;当代激励问题。
  (四)领导
  领导的五种权力来源;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等),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模型,情景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等);当代的领导观(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交易型-变革型领导;魅力型-愿景型领导,团队领导);领导艺术;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五、控制
  (一)控制过程与类型
  控制的性质和重要性;控制过程;控制的类型;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有效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二)控制技术与方法
  预算控制;审计控制;财务控制;质量控制与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三)危机管理与控制风险控制
  危机及其特征;危机的缩减;预警系统;危机反应与恢复管理。
  三、主要参考书
  1.StephenPRobbins:《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会计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实务
  70分30分
  4)题型结构
  判断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实务与论述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会计的职能、方法、目标,原理、原则、会计假设,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以及会计信息间的勾稽关系,近三年会计研究热点。
  考试内容
  一.总论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的涵义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的定义以及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
  (三)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会计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理论;
  (四)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了解会计循环的内容;
  (五)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
  二.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各大类账户中包括的一些常见账户;
  (三)按用途及其结构分类的各账户特点、结构;
  (四)按经济内容与按用途和结构两种账户分类之间的联系。
  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企业筹资业务核算;
  (二)企业采购过程的核算;
  (三)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
  (四)企业产品销售过程的核算;
  (五)企业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六)资金退出的核算;
  四.会计凭证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填制原始凭证的技术方法。
  (四)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五.会计账簿
  (一)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重要意义、会计账簿的种类、设置会计账簿的原则以及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二)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内容和登记方法;
  (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规则;
  (四)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
  (五)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六.会计循环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一)会计循环的意义;
  (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选用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七、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清查的一般程序;
  (二)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清查方法,以及存货的盘存制和盘点实物财产的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八.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表的种类和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四)利润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五)现金流量表的意义、构成及编制原理
  九.会计工作的组织(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规范体系的构成;
  (二)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以及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三)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
  (四)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和保管、查阅等要求。
  三、参考书目
  1、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14ed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吴水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会计学原理,1ed.201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