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30301社会学考研大纲
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14]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考试形式与考试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社会研究基础部分约50分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部分约50分
资料分析与表达部分约5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建立研究假设,进行变量操作化,设计调查问卷。
考试内容:
一、社会研究基础
(一)导论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研究的过程。
(二)理论与研究
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三)选题与文献回顾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选题的标准;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文献回顾。
(四)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研究性质;研究方式;分析单位;时间维度;具体方案。
(五)测量与操作化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概念的操作化;指数与量表;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六)抽样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概率抽样方法、户内抽样与PPS抽样;非概率抽样方法;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问卷设计;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研究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实验的程序与类型;基本实验设计;实地实验;影响实验正确的因素。
(三)文献研究
文献与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文献研究的特点。
(四)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及其类型;实地研究的过程;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三、资料分析与表达
(一)定量资料分析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
(二)定性资料统计分析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定性资料的整理;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三)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类型与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三、主要参考书
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学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所占分值为:
社会学原理约60分
社会学研究方法约4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能够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2、掌握社会研究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具体技术。
考试内容:
社会学原理部分
一、社会学概述
(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二)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功能论视角,冲突论视角,互动论视角。
(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结构研究,社会过程研究,社会调控研究。
(四)社会学的应用价值
社会学与社会,社会学与个人。
二、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概述
社会结构的涵义,社会结构的形成。
(二)社会结构的运行
社会结构运行的基本规律:功能规律,社会结构的运行状态:有序运行和无序运行,社会结构的优化:从无序运行到有序运行。
(三)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中国社会的结构的演变,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
(四)城乡社会结构转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重要前提,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重要条件,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消解: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现实基础,城乡统筹就业体制的建立: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概述
角色、地位、身份的关系,社会角色的涵义,角色集,社会角色的类型。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学习,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三)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
角色失调,角色调适。
(四)角色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角色规范的建设,注重角色技能的提高,重视角色素质的培养。
四、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概述
社会群体的涵义,社会群体的类型。
(二)社会群体的结构
社会群体结构的构成要素,社会群体结构的类型。
(三)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涵义,社会组织结构,科层制,社会组织的理论流派。
(四)群体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群体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群体建设。
五、家庭
(一)家庭概述
家庭的涵义,家庭的历史演变。
(二)家庭结构
以家庭结构特点来划分的家庭类型。
(三)家庭关系
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夫妻关系,亲了关系,婆媳关系。
(四)家庭问题
婚姻问题,老年人问题,独生子女问题,家庭暴力问题。
六、社区
(一)社区概述
社区的涵义,社区的构成要素。
(二)社区功能
经济生活功能,个人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三)社区理论
人文区位理论,社会体系理论,社会互动理论。
(四)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的涵义,社区发展的特征,社区发展的原则。
七、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概述
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历史上的分层制度,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社会分层的标准。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功能主义对社会分层的解释,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解释,伦斯基的"综合理论"对社会分层的解释。
(三)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分层,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当代中国阶层分化的演变趋势。
(四)阶层结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立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八、个人社会化
(一)个人社会化概述
个人社会化的涵义,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二)个人社会化的类型
基本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理想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三)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个人社会化的内部影响因素,个人社会化的外部影响因素――环境因素。
(四)个人社会化的现实课题
网络社会中的个人社会化问题,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中年人的社会化问题。
九、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概述
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的实质。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直接型互动与间接型互动,横向型互动与纵向型互动,志愿型互动与非志愿型互动,职业型互动与日常事务型互动,开放型互动与封闭型互动,有序型互动与无序型互动。
(三)社会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拟剧论,本土方法论。
(四)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合作,冲突,交换,竞争。
十、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概述
社会流动与社会运行,社会流动的类型。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立体开放性原则。
(三)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流动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流动的四个时期,社会流动中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五)社会流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
十一、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概述
社会变迁的涵义,社会变迁的根源,社会变迁的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
社会进化论,历史循环论,社会功能论,冲突论,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
(三)社会发展――一种正向社会变迁
社会发展概述,社会发展观的演变,社会发展的类型。
(五)有计划社会变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行有计划社会变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行有计划社会变迁。
十二、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概述
社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渊源
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信息社会论。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代化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现代化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现代化的经验。
(四)中国社会现代化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十三、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社会问题的涵义,社会问题的分类,社会问题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
(三)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的严重性,贫困问题的社会后果,我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对策。
(四)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对策。
十四、社会文化
(一)社会文化概述
社会文体的涵义,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文化的特征,社会文化的类型。
(二)社会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内部结构,文化的外部结构。
(三)社会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个人功能,文化的群体功能,文化的社会功能。
(四)社会文化的变迁
文化传递与传播,文化冲突,文化同化与融合,新文化的产生。
十五、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概述
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起源,社会制度的特征。
(二)社会制度的结构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制度的基本类型。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
社会制度的积极功能,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现象。
(四)制度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制度创新的涵义,制度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制度创新。
十六、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概述
社会控制的概念,研究社会控制的理论视角,社会控制的类型。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
道德,纪律,法律,政权。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的涵义,越轨行为的分类,对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越轨行为与犯罪的社会控制。
(四)社会控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控制面临的困境,加强社会控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社会控制。
十七、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现代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外的社会保障
英国的社会保障,德国的社会保障,新加坡的社会保障。
(三)中国的社会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四)社会保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学研究方法部分
一、社会研究基础
(一)导论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研究的过程。
(二)理论与研究
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三)选题与文献回顾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选题的标准;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文献回顾。
(四)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研究性质;研究方式;分析单位;时间维度;具体方案。
(五)测量与操作化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概念的操作化;指数与量表;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六)抽样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概率抽样方法、户内抽样与PPS抽样;非概率抽样方法;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问卷设计;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研究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实验的程序与类型;基本实验设计;实地实验;影响实验正确的因素。
(三)文献研究
文献与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文献研究的特点。
(四)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及其类型;实地研究的过程;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三、资料分析与表达
(一)定量资料分析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
(二)定性资料统计分析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定性资料的整理;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三)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类型与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三、主要参考书
陈成文主编:《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心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考试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态度形成与改变部分50分
社会心理现象分析部分5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及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述;自我过程;自我行动。
(二)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概述;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印象与管理。
(三)归因
海德的素朴心理学;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偏差。
三、社会动机与挫折调试
(一)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概述;社会动机的类型。
(二)挫折与调试
挫折与挫折感;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感的制约因素;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四、人际关系与改善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构建。
(二)人际关系的评估
群体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状况的自我诊断。
(三)人际关系的优化
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关系改善的心理学技术。
五、态度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及态度的形成
态度概述;态度的形成。
(二)态度的评估
测量法;态度评估的其他方法;
(三)态度的改变
态度改变研究的有关理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的方法。
六、群体心理及管理
(一)群体心理概述
群体含义与分类;群体功能;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二)群体凝聚力及培养
群体有效性;群体凝聚力;如何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群体心理管理
竞争与协作心理管理;非正式群体管理;群体冲突;群体沟通;管理者的影响力及心理效应。
七、社会心理现象分析
(一)暗示
暗示概述;暗示的应用。
(二)崇拜心理
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偶像崇拜的特征;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引导。
(三)从众心理
从众的含义;影响从众的因素;从众的引导。
(四)社会心理的变化
民众社会心理的变迁;流行歌曲与社会心态。
(五)社会失衡心态及其调控
社会失衡心态的表现;社会失衡心态调控。
八、社会行为及调控
(一)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亲和行为。
(二)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概述;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三)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含义与特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动机类型;群体性事件的防治。
(四)社会连动行为
社会模仿;社会流行时尚;社会流言与舆论。
(五)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界定;攻击行为的理论;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控制。
九、社会对心理的影响
(一)社会变化特点及心理影响
现代社会的特点;社会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二)现代人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现象;心理困扰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扰的成因。
(三)社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
心理素质的含义;心理素质的功能;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
十、心理社会化策略
(一)自我优化心理素质
性格品质优化方法;不当情绪行为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教育概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的宏观对策
重视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十一、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一)消费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方法;群体对消费的影响;心理现象与消费。
(二)犯罪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影响犯罪者的文化与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犯罪行为预防与矫正。
(三)环境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环境保护、节约能源。
三、主要参考书
肖汉仕著:《应用社会心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2023-01-25工作后考研 三跨 394分上岸湖南师范大学哲学
- 2022-04-26湖师大心理学学硕考研经验与建议
- 2022-04-05中国史:一战川大,二战湖师大,两年心路历程。
- 2022-02-2319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方向)上岸
- 2022-02-05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方向)四级未过
- 2022-01-22汉语言文字学!真题分享
- 2022-01-05湖南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经验(18已过学姐)
- 2021-09-112021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 2021-08-2974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跨专业学姐的肺腑之言
- 2021-08-20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历年初试真题(2013—2020)